Running

20081221_img_0865When I took up running two years ago, I could barely run 3 minutes and last Sunday, I completed my first half-marathon!

Running is a solitude sport that gives me time and space to think and contemplate, like a kinetic meditation. Only my breaths and the pounding feet as my companion.

I am alone, but not alone. I am hurting, but not hurting.

It is a mind game.

1%

我最近在提倡1%的概念。

因為我發現絕大多數的人都願意改變,但力不從心,往往難以踏出改變的第一步。尤其對成為覺醒的消費者,用“we vote with what we buy” 的社會責任消費觀來改變社會,只停留在說,很少做的階段。因此我再一次提出一個每個人都可以做的新思維:只要我們在一百次的消費中,有一次做到 “we vote with what we buy” 的消費行為即可。

我自己不是聖人,我也從不要求每一個人是聖人。我們都有自私自利的時候,我只希望我們有1%的覺醒。在一百次消費中,有一次購買不污染世界的環保產 品。在一百次消費中,有一次去支持合乎您價值觀的企業及團體。在一百次消費中,有一次參與公益捐助行動。在一百次消費中,有一次是不在乎“對我有甚麼好處 ”(what’s in it for me?) 而在乎“我如何能參與”(how can I contribute?)。

我相信當我們能做到1%時,就會開始正向的循環,這種1%的good feeling會成為一個強大的驅動力,讓你有意識的要做到2%,3%,10%, 50%。您的人生價值觀,您的品格,您的魅力,都會因此而改變。

1%是讓我們從 be inspired 進入 get involved 到最後 take action。因此不要低估這1%概念的威力,它的力量能促使自己踏出改?的第一步。

這世界上的改變,永遠是從一小群人開始的。這一小群人也是從1%的覺醒 與行動開始的。

Happiness-at-work Survey

我的好友陳郁敏漣漪詞作 者)正為她第二本書收集資料。我過去一直認為,工作跟生活的界限應該模糊化。最近幾年更深切的相信真實的快樂來自於工作和生活的合一,工作就是生活,生活 就是工作。如果工作不快樂,很難得到真實的生活快樂。陳郁敏一直在推廣正向心理學在公司經營管理的應用。如果您對如何在工作中找到快樂有興趣的話,歡迎大 家參與她新書的創作。

以下是陳郁敏為此問卷做的介紹。

我正在為我的第二本書做些研究。在一次晚餐聚會中,我問了三位好友(投資銀行家,獵頭公司執行董事及人力資源總監 )一個簡單的問題: “您做了一件甚麼事, 讓您在工作中更快樂些?” 他們三人給我的真誠答案,讓我瞭解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方法及行動,來讓自己在工作中找到快樂。這也讓我興起念頭,為甚麼不邀請更多人,來參與回答這問題?

Happiness-at-work Survey

快樂工作問卷(中文)

快樂工作問卷(英文)

我可以邀請您分享您的經驗,跟我一起參與這本書的創作過程嗎? 我想知道:”您自己真正的做了甚麼事,讓您在工作中能更快樂些?” 我希望能夠在新書中分享您們的經驗(如果採用您的故事,一定會保護您的隱私及身份),讓更多人瞭解到,他們是有選擇的,是可以主動採取正向作為,讓自己在 工作中找到更多的快樂。

這問卷僅有三個問題,僅需5分鐘即可回答這三個問題。您願意做我的悅日人嗎?只要您完成這個問卷,您就會讓我今天很快樂。相信您也會很快樂的,因為您的分享,而讓更多人知道他們可以在工作中找到快樂。 為了謝謝您的參與及分享,送您一個小禮物-漣漪謝卡。 您可以用此謝卡,讓您的工作團隊更快樂一些。當同事做對的事時,讓我們一起有意識的注意到並謝謝他們。您在工作中,就會找到更多快樂的動力。歡迎您轉寄給 您的朋友,讓更多的人分享他是怎麼讓自己在工作中更快樂。 如果您對如何快樂的工作與生活有興趣,請到我的博客,互相分享意見

陳郁敏

如何在忙碌中找到我的生活?

我一直相信互動分享是 internet 的重要特色。最近很高興接受了一位天下雜誌年輕記者呂莉莉用電話訪問我,然後在天下雜誌的影音網站上跟更多人分享。我非常喜歡這樣的電話專訪,如此不但我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以用電話做錄音專訪, 更是能成為節能減碳的現代公民。雖然在短短幾分鐘很難做深入的訪談,的確是我的一個新的體驗。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4882

快樂製造機(3)

我想與大家分享第二個快樂製造機的故事。AL 參加了我在學學的私塾後,決定嘗試自己的快樂製造機。這是AL與我的email對話。

3/11

Dear 朱平老師

我在台中開了個『養生銀行』,現在已經有二家分行,我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聽到小朋友大聲的喊,這裡有牛ㄟ,有魚ㄟ(我們有個小牛的雕像和一個魚 池)。那天,我也做了個實驗,我自己換了100元零錢,只要是來結帳的客人在掏零錢的時候,我就用這些零錢先幫他支付,客人可以還我,也可以不還。我想知 道 一天下來,我會比100元多,還是少於100元,你猜到結果嗎?

嘿嘿!我最後結算2,586 元,(扣除我的100元)

有20個客人說『不用找了』,有18個客人說『不好意思,我給你』,更有趣的是,32位客人說,『下次來再給你』,當然也有說『謝謝』的客人。我向那說『不用找了』的客人說,我幫你存了『快樂基金』,他們開心的離開。

我打算繼續實驗下去,一個月後再告訴大家我有多少快樂基金!

謝謝您給我這個實驗的發想,我很快樂!

3/13

Dear AL
You made my day by not only being a Daymaker but also a Ripplemaker. This is the best story that I’ve heard in a long time. I am in complete bliss now. I salute you for being such an inventive doer.

Please remember that I am not your teacher. I am your peer. I am so privileged to get to know you all. I challenge you all to find your own way to start this ripple effect based on the law of 1%.

May I use your story for my next ICB and my blog so more people can be reached by your ripplemaking? You will have a happy life by being a Daymaker everyday. Your business will also thrive with positive energy you cultivate. I am so proud of you.

Be the change and give love.

3/13

Dear 朱平老師

收到你的回信,真是開心,能讓我小小實驗心得讓更多的人分享,我有一萬分的願意,也謝謝你給我這個機會,讓更多的人分享這份快樂基金!

我回覆您的答案是,『我願意』. 快樂基金目前正在累積當中,現在是 3,150. 希望您有平安快樂的一天

快樂製造機 2

以下文章及圖片分享於八爪魚精神吳金津的【快樂製造機】筆http://blog.yam.com/chinchinwu08/article/12961080

?

??? 幾個月前,到內湖學學文創聽了 朱平先生的演講,內心大受感動,回來之後寫了一篇文章快樂製造機響應 朱平先生daymaker的概念。沒想到在中國時報刊出之後,這篇有趣卻又有點違反人性但人人皆可嘗試的新概念,獲得許多可愛的網友們的轉載與迴響,在此代表所有的人,再次謝謝 朱平先生的分享!?與很有生活品味與質感的朱平先生合影,他的頭髮雖然是白的,

卻只有18歲的心理年齡,跟他接觸越變越年輕。

1.jpg?? 前幾天讀到朱先生的一句話「把你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快樂上」,心裡很有感覺,今天開車回家時,這句話一直縈繞在我腦海中,讓我重新思考自己面對許多人的態度是不是也是這樣?????今天工作結束後,我抽空走了一趟黃昏市場買排骨,準備熬大頭菜排骨湯給老公喝。沒想到才剛走進市場,遠處傳來一個聲音,???

「吳小姐,你好。」我一看,原來是賣水果的老闆,笑呵呵地問候我。?「老闆,上次買的芭樂與葡萄還沒吃完。」我不好意思地走過去說。

?? 或許練習當快樂製造機久了,也帶給老闆不少快樂,前天買水果結帳時217元,老闆算我200元,老實說,我有點驚訝,17元對水果攤算是不少的利潤,我拿了220元跟老闆推來推去,最後不敵老闆的好意與盛情,我覺得對老闆而言,我不喜歡佔他便宜,又會誇獎他的水果好吃,我算是個不錯的好客人吧。

「沒關係啊,下次再買。」老闆說??

「不然,我買一個甜柿好了。」說完這話的當下,我突然想起了朱平先生的一句話「有意識地以讓別人快樂,作為自己一整天快樂的泉源。」???咦,我該如何來落實這句話呢?幫自己創造快樂的泉源,同時也帶給別人快樂呢?再說我也欠老闆一些人情,我靈光一閃拿出我的相機來,

「老闆,我幫你的水果拍幾張照片好嗎?」我說??

「好啊!」老闆說??

「我幫你把這些照片放在網路上或部落格裡,遠方的人也可以看到你漂亮的水果喔!」我邊拍照邊跟老闆說?

真是謝謝妳喔!」老闆帶著榮耀的笑容說為何說是榮耀的笑容呢??? 因為在傳統市場裡,閃光燈喀嚓喀嚓的閃著,引來了不少好奇的民眾圍到老闆的水果攤前買水果,有不少人以為我是記者,鄰近的攤販投以羨慕的眼神,從老闆的臉上你可以輕易地感受一股快樂與驕傲。原本有點害羞的老闆漸漸習慣我的閃光燈後,還擺出一些酷酷的表情讓我拍照。拍完照後,我要付甜柿的錢時,老闆已經把兩顆又紅又大的甜柿,放到我的相機袋裡。?

「謝謝妳幫我拍照,甜柿請妳吃。」老闆說?

「不行啦!」我拿著錢跟老闆推來推去,最後拒絕不了老闆的好意,我收下了這兩顆代表感謝的甜柿。???? 今天在傳統市場裡小小地實驗了這句話「有意識地以讓別人快樂,作為自己一整天快樂的泉源。」,的確幫自己創造快樂的泉源,同時也帶給別人快樂。

???我發覺,像我這樣的小人物也能在這個世界的小角落,創造出一些可愛又快樂的故事,也再次深刻感受到「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快樂上所獲得的快樂遠比「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來的更多、更久、也更美。

???今晚,我家的晚餐好美。餐桌上,有一鍋營養好喝的大頭菜排骨湯,還有一盤美麗又充滿故事的甜柿。老公一邊吃一邊聽我快樂地分享

紅柿子的故事。

??我猜,這個世界的另一個餐桌上,那位水果店老闆或許也正快樂地跟他的家人分享這段故事吧!???想到這些美美的畫面,我又開心地笑了。?

從心出發,創造工作意義

在夏日的午後,來到肯夢(AVEDA的辦公室,立刻就會先被門口綠意盎然的景觀雕塑所吸引。一踏進辦公室裡頭,看到舒適有型的室內擺飾,以及員工親切的微笑,就像窗外的陽光一樣,令人感到愉悅而溫暖。而肯夢的創辦人朱平,則是這個美好氣氛的創造者和傳播者。他一身自在的休閒打扮,說起話來既親切又熱情,一點都沒有老闆的架子。聊到他理想中的工作關係和激勵方式時,他更是眼神發亮、侃侃而談。「老闆其實沒辦法改變員工,如果你只是(督促)員工,一定會遇到阻力。所以要講激勵,最重要的是meaning(意義),如果沒辦法給員工meaning,再怎麼談激勵都沒用」朱平以堅定的口吻說。以人為本,強調工作價值與心靈滿足創立了肯夢、肯邦等4家公司,旗下所代理的產品包含AVEDA等知名美容保養品牌,現在的朱平,已經是台灣美容保養產業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家之一。但回顧朱平的創業過程,其實卻是一場又一場的意外。年輕時候的朱平,在美國一路唸到碩士,並從事藥劑師的工作,生活過得相當穩定。但在朱平38歲的時候,父親突然罹患癌症,他放下工作回台灣照顧父親,結果6個月後父親還是不幸去世,這讓朱平有很深的感觸,他開始覺得自己應該在人生的下半場,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後來,有個國外的美容品牌請他幫忙在東南亞找代理商,結果一直找不到真正有理念、想好好經營品牌的公司,朋友就建議朱平自己跳下來做,也從此讓朱平的身分由員工變成了老闆。

朱平與眾不同的經營理念,來自於他的親身經驗和對人性的觀察。朱平曾經是個受雇員工,也遇過各種老闆,所以很了解被人管的感覺。他在美國打工時曾待過兩家餐廳,其中一家是採取認桌數算業績的方式,於是員工變得愈來愈自私;另一家則是大家一起平分小費,每個員工就會互相幫忙支援。這個經歷讓他印象深刻,所以在他創業之後,除了注重數字和方法外,也特別強調工作的價值和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朱平認為,滿足員工基本物質的需求,是老闆和企業應該做的,所以他對物質的激勵並不小氣。「人不能完全沒有收入、也要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朱平表示,「在肯夢,員工或許沒有頂級的薪水和福利,但是和業界相比,至少都在平均水準以上。」但是朱平也強調,除了滿足物質上的需求,企業的管理者更不能忽略給予員工心靈上的鼓勵和滿足。這種重視員工情感需求的想法,正是管理心理學大師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提出的「需求層級」理論的主要論點。「金錢等實質的獎勵的確可以讓人快樂,但是到了某個程度之後,它能帶來的快樂就很難再增加,必須從別的地方尋求快樂和滿足。」所以,朱平十分重視員工心靈層面的感受,希望在組織中塑造充滿和諧、關懷的工作氣氛。

在朱平的公司裡,所有人都沒有頭銜,甚至包括朱平也是如此。「我們的員工只有team(團隊)和team leader(團隊領導人),沒有階級之分,」朱平指出,「我的目的是不希望員工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而追尋頭銜,並且要讓大家了解彼此都是共同工作、一起合作的夥伴。」

朱平很重視和員工的互動,他沒有辦公室,讓他可以更親近員工。有時候,他還會給員工一個「愛的抱抱」,表達對員工的鼓勵或感謝。他也十分用心地塑造有助於員工彼此互動和感情交流的工作環境。例如他規定,公司員工每6個月就要換座位,因為他不想讓員工只和固定的人打交道,而喪失在辦公室交到新朋友的機會。而在肯夢的辦公室裡,還有一個漂亮的大廚房,各式烹調用品一應俱全,員工在工作之餘可以到這裡泡茶、吃點心,分享工作或生活的心得。「人都喜歡在團體裡頭的感覺,不喜歡一個人、被孤立。所以我要讓員工有ownership(所有權),覺得自己是團體的一份子,進而彼此分享、信任,共同合作,」朱平解釋他的做法。信任與尊重,放手讓員工做決定信任與尊重員工,也是朱平所注重的管理和激勵方式。他極力反對傳統美容機構靠業績抽成的佣金制度,「因為這代表我不相信你會努力工作,必須利用人性的弱點,逼迫你不得不努力工作。」在肯夢,朱平採取的是利潤共享的方式,公司賺了錢,所有員工依照貢獻度來分享,「我相信員工,我認為這可以讓每位員工都更加努力,一起開源節流。而事實也證明,這樣的方法的確可以獲利,」朱平指出。也因為要貫徹信任,朱平每3個月就會對員工公開公司的帳目,哪邊賺錢、賠錢,所有的員工都知道。雖然肯夢並不是上市公司,但朱平對此十分堅持,還找國級性的會計事務所來認證。「這代表公司的帳目公開透明,沒有黑箱作業,在財務上不需要對員工隱瞞,」朱平表示,「而員工也因此會對公司和領導者有信心,否則是沒有辦法去激勵員工的。」此外,朱平也鼓勵員工做決定、尊重員工的想法。「我沒有手機,因為我對員工授權,公司的人不需要什麼事都得問我,」朱平笑著說。?朱平也說,他不會以成敗論英雄,因為他覺得勇於嘗試最重要,當員工做了決定,失敗也沒有關係,至少可以學到經驗。「我會先判斷要不要做某件事。如果確定要做之後,要花多少錢、怎麼去做,我都尊重員工的決定,」朱平強調,「如果我連這些事都不信任員工,那我找他們來做什麼?」在他看來,員工如果在工作上都沒有機會做決定,是不會快樂的,因為這樣的員工無法從工作中獲得意義,「放手讓員工去做決定,絕對是激勵員工的好方法。」在馬斯洛的理論中,「自我實現」是工作者最高層的需求,也是管理者最終極的激勵方式。自我實現指的是員工在工作中可以發揮自我的潛能,並從工作中得到意義和價值。「每個人都比較喜歡做一個完整的人……比較喜歡發揮自己的能力,」馬斯洛指出,「如果你所從事的工作毫無意義,生活也會變得毫無意義。」而對朱平來說,他非常鼓勵員工在工作中學習,發揮潛能。每一年,朱平都會把設計師送到倫敦、紐約去學習,或是請外國老師來教新技術。「而且每次到AVEDA總部開會,台灣肯夢去的人總是最多,」朱平笑著說,「因為我會讓員工輪流去,目的是讓大家都可以見識世界級的大公司,是如何開會與管理的。」朱平也認為,賦予員工責任是很好的激勵,「如果管理者可以給員工指導和資源,讓他可以嘗試以前沒做過的事,這會讓員工很有成就感。」因此,肯夢會讓員工定期輪調,轉換其工作職務。對朱平來說,這種cross training(交叉訓練)絕對有其價值,「員工當然需要花時間適應,但是我願意承擔一些效率的損失,而得到成長的員工。」創造意義,和顧客一起分享快樂此外,工作的「願景」,更是朱平極為強調的事。「每一個工作,其實都有它的意義,如何對員工啟發其意義,這是老闆最重要的事」朱平說。

朱平進一步舉例:「對一個撿垃圾的人,如果用金錢的方式激勵他,讓他按時計酬,他心裡還是會覺得撿垃圾很無趣,只是因為要餬口賺錢才不得不做。?但如果能夠讓撿垃圾的人體認到,撿垃圾是為社會創造美好的環境,讓別人因此更快樂,這才是真正有意義、有效果的激勵。」「對肯夢而言,我一直對員工強調我們不是在經營美容機構,我們是在重新改造美容事業的經營方式,」朱平指出,肯夢「day maker」的概念,就是希望每個員工都可以努力讓來到AVEDA的顧客很快樂,給顧客最好的體驗,和顧客一起分享美好的事物,而不是只想賣東西給顧客而已。「我們工作的使命,是改變台灣人消費、生活的價值觀,」朱平說,「如果大家都覺得,肯夢是一群人在做不一樣的事情,而不只是追逐金錢而已,就會覺得在這邊工作有意義、有榮譽感。」

像這種公司文化的建立,朱平覺得需要從領導者本身做起:「老闆的身教最重要。對領導者而言,最好的激勵就是身教,不必多講。」如果員工可以感受到主管的努力、付出與熱情,自然而然就會朝積極、正面的方向走。在朱平眼中,最好的員工,就是「老闆」加上「義工」。他指出,老闆通常工作最認真,因為公司是他實現夢想的場所;義工則會為了推廣自己的理念而出錢出力、無怨無悔。所以,他的理想是要讓員工感覺自己是公司的老闆,利潤共享、有權決定,能看到公司的未來。也要使員工變成公司的義工,讓工作不只是賺錢的方式,還有挑戰、創新,更能改變別人、改善社會。「我相信,人性本善。所以我要把工作中壞的東西拿掉,創造正向的文化,建立健康、善良的工作環境。」肯做夢的朱平,用行動實踐他的夢想,也證明了只要從心出發、尊重個人、堅持理想,必然能讓員工更積極、更快樂。

本篇文章轉載自Yahoo!奇摩時尚頻道名家專欄內容提供《經理人月刊》20077月號

  • 以下問答,轉載自Yahoo!奇摩時尚頻道名家專欄
  • 1.Post bypingchu20**(2007/11/27 02:34:50)回應Correction: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performance critieria, we are really ” NOT” considered successful. However, we are happy. We strive to find the meaning in our work. We want to remind people that there is a “third” way to build a sustainable business.The collective wisdom and common commitment are our shared values.
  • 2.Post bypingchu20**(2007/11/27 02:19:37)回應Dear Cheery: Thank you for your generous and kind words. I hope you have chance to visit our office or our store/salon/spa. It is the daymakers ( our front lines ) who can tell if we are authentic.
  • 3.Post bycheery06**(2007/11/16 01:56:49)回應我一直在尋找理想中的公司與老闆,我認為只有在國外才會出現如此好的企業,好羨慕貴公司的員工有這麼多發揮的空間與心靈自由,我相信這種企業及領導者的特質會帶領你們邁入更好的未來前景絕不可限量。 朱平先生的文章帶給我很多的啟發,雖然在我內心一直有著同樣感受卻又說不出口也不知如何形容,在閱讀您文章的同時心理一直發出很強烈的認同感,同時也找到一個和自己一樣有著同樣感受的人而感到欣慰,加油啊!!!朱先生

好書推薦-孤獨六講,蔣勳

《文章擷取自肯邦 刊物-遇2007 秋季號》

看了蔣勳先生的“孤獨六講”新書,才知道孤獨在中國家文化中是不太重視的。當您靜靜地在閱讀這本書時,您就在享受孤獨,跟自己對話,跟阮籍、秋瑾、嵇康,莊子對話,您的思維開始豐富而獨立。

孤獨是讓我們能沈澱,清明,反省,懺悔,覺醒,活在當下。只有在孤獨中您能跟宇宙萬物合而為一,創意,靈光,澈悟人也是在孤獨中自然發生。最近身體不是很好,下定決心,每天早上不去辦公室,進上班半天班,除了每天固定的慢跑,伸展身體,運動外絕大部分時間都再跟自己相處。我是習慣跟自己做朋友,能跟自己這麼好的朋友相處,因此從來未意識到“孤獨”這件事。有時後,被人打擾到自己跟自己作朋友的機會,我反而會孤獨起來。

看了蔣勳先生的孤獨六講新書,才知道孤獨在中國儒家文化中是不太重視的。我原來以為可以在一天之內看完這本書。(我看中文書非常快)。但發現這是一本需要慢讀的書。

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
所以我說孤獨是一種福氣,怕孤獨的人就會孤獨。

蔣勳先生的才氣及文章,一直是我所欽佩敬仰的。1988年我剛回台灣,中文底子不好,急於想學好中文的表達方式,蔣勳的演講及書就一直是我學習的生活一部份。蔣勳先生的聲音迷人,美學修養豐富,知識淵博,詩情畫意都有特色,感性、知性兼俱,文字更是簡潔動人。

當您靜靜地在閱讀這本書時,您就在享受孤獨,跟自己對話,跟阮籍、秋瑾、稽康,莊子對話,您的思維開始豐富而獨立。您就不會被目前的亂象所影響。孤獨是讓我們能沈澱,清明,反省,懺悔,覺醒,活在當下。只有在孤獨中您能跟宇宙萬物合一。創意,靈光,澈悟人也是在孤獨中自然發生。

蔣勳先生認為思維孤獨是六種孤獨裡面最大的孤獨,我認為禮教,倫理的孤獨卻是最困難的。有意識地或無意識地,我們都生活在一個牢籠裡面,特立獨行做真實的自己,需要誠實及勇氣的。

蔣勳的書提醒了我們在生活中,事業中是不是真的能面對孤獨,堅持孤獨,走一條較少人走的路。正如”革命孤獨”一樣,“當人性的面向是豐富的時候,不會以現世的輸贏,作為偶像選取的依據 “。

外面正下著小雨,心中在想這下子不能慢跑了。母親也說”不要出去跑了:會著涼的”。可是一種說不出的直覺,一種”反叛者”的意識,提醒自己這可能是最好的慢跑時間。因為國父紀念館周圍不會有人。整個國父紀念館廣場將都是我的。

您有在雨中慢跑的經驗嗎?一種”自負”的”直觀親密”及孤獨會充滿著整個人。

最後,正如印度聖雄甘地所說的:”當您跟真理在一起時,您怎麼會孤獨?”

謝謝您,蔣勳先生。您用精美感人的文字讓我們有機會”靜下來問自己:我可以更的孤獨一點嗎?”

朱平 悅日人 漣漪人 生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