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一直認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真正基礎是建立在有文化創意消費者身上。只要有機會,我都鼓勵年輕人只要找到工作,有固定收入,就應該從家中搬出來住。學習如何獨立生活,更重要的是開始佈置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家,將創意美感在生活中實踐出來。留在家裡就要尊重父母的審美觀消費觀,雖然省了房租但失去建立自己生活美感的機會。想從事創意文化產業的年輕人,就從你對居住環境的敏感度及美感開始。更直接地說,一個社會能否進入創業文化的經濟發展,不是看有錢人如何居住,而是看一般文化創意人如何居住。
只要打開報紙就可看到有關豪宅的大幅廣告。我有時懷疑,台灣真的有這麼多有錢人嗎?一個城市,如果都是豪宅,它的生命力及創造力在哪裡?從許多的資訊中我們已經知道一個城市的競爭力,在於文化創意階級 (cultural creative class) 的臨界量 (critical mass) 有多少。Richard Florida 早已提出城市必須要先能吸引創意階級,才能發展以創意文化為競爭力的經濟。
我所認識的許多朋友,都在找有屋頂陽台的房子,但在都會區非常難找,即使找到也負擔不起。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將原來的小陽台,往客廳內擴大,即使因為縮小了客廳的空間,但因為陽台的擴大而感覺到客廳跟戶外有延伸,並沒有感覺到客廳變小。即使有客人來,只要把陽台的伸縮門拉到一旁,馬上有戶內直通戶外的感覺。許多人找老公寓做這種改變,但一定要注意到防水的問題。因為樓下客廳的一部分變成你陽台的一部分。
我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取捨犧牲室內空間,換取較大而且可用的陽台空間。為甚麼不在一開始就設計一個足夠大的露台,至少 10 x 28 尺 可以放一個六人坐的長桌,一個daybed,一兩盆大樹,盡量將空間留給人而不是給花園。(我一直不喜歡空中花園,小山小橋小草坪。我情願留一個大的空間留給人。一兩棵大樹,綠化遮陽,帶點慵懶度假氣氛。)
四年前一個好友在香港置產,因為沒有錢,只能夠從老舊公寓中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可能。終於找到一個小公寓,但他做了一個重要選擇,放棄 三分之一的室內空間,將原本為露台的空間還原,一時整個房子的空間亮了起來,戶外生活變成可能。只要允許,都在戶外吃飯宴客閱讀寫作。我笑著跟他說:你擁有香港的一片天空,比任何大豪宅都富有。
露台生活是一種選擇,但也是一種可以學習,開發的生活方式。我們可以看到在國外坐在露天喝咖啡的人絕對比坐在室內的人多。相信在未來絕對會有更多的年輕人不怕曬黑,不以美白為唯一的審美標準,愛上戶外生活,清風徐來,萬里晴空的感覺。
記得數年前,有一次被邀請參加一個豪宅建案所推出的“美感生活座談會”。座談會開始前接待的人特別帶我參觀豪宅的樣品屋。經過他的熱心親切專業的介紹後,我很禮貌的跟他說:很抱歉,我不是你們推動豪宅的客戶群。我不但負擔不起,更不習慣每天生活在五星級飯店的環境中。我要的是一個有獨特風格(character) , 有個性(personality) 及一定要有大露台的居住空間。 當下,我就決定應該推動一個提倡有大露台小室內空間的new lifestyle。
“朱先生,你真是在做夢。在台灣是很難找到建商會重視做這個project的背後意義及無形的價值。建商所看到的是成本有多少,利潤有多少。消費者所看到的是一坪多少錢,增值潛力有多少。你不是太天真就是傻瓜。”我知道其他不可能的因素也有很多:台北空氣污染,灰塵多,噪音大,蚊蟲,颱風大雨,鄰居在陽台宴客擾人,怕熱怕太陽怕曬黑,容易遭小偷,會有鳥糞等等。
在我們的生活文化中,很難產生原創性或突破性的產品,就是因為我們太實際,而且甚麼都要,因此讓我們成為限制性思考,不可能心態的奴隸。
• 建商為甚麼不思考,我有責任讓台灣人居住品質越來越好。我可以創造完全創新以new lifestyle為主的產品 – 大陽台的生活。如此可以創造新的購屋群,雖然可能不會賺到很多錢,但我的商譽及我的經驗讓我在未來會有更多的機會,爭取到更大更獨特的建案。更重要的是,你留給後代的不是銀行有多少錢,而是你為社會,為人民的居住品質做了甚麼。
• 消費者為甚麼不思考,當你決定要擁有一個大陽台的戶外生活方式時,所產生的困難都僅是挑戰而已:每天可用水清洗保持陽台清潔,用蚊香驅蚊,裝風扇,在家不放貴重金錢首飾,裝設電眼保全。。。。
我們的快樂不是來自知道要的是甚麼,而是來自知道為了得到所要的,而能很平和的接受所要放棄的東西。當我們甚麼都要的時候,我們就很難快樂。當我身為一個消費者,我要的如果是“大陽台生活”,其他的任何問題都是我可以接受的。
在這裡我要很簡單的分享“大陽台生活”在設計上的幾個原則:
1. 大陽台的重要性是寬度,不是長度。有了寬度,才能放daybed及六人的桌椅。(大陽台就是你的戶外客廳,餐廳,辦公室。)因此最理想的大小是10 x 28英尺(8坪)或者是 8 x 20 英尺(4.5坪)。
2. 因為減碳節能是我們未來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設計大陽台時應有曬掛衣物的設計。我曾看到有人按照衣物的顏色大小排列曬掛,因此曬掛衣物也可以變成裝置藝術的。
3. 減少公用設施坪數,增加自用坪數,因此不需太大的lobby。
4. 為了降低建造成本,全部使用國產建材,基本上沒有隔間,要讓消費者自己決定要用甚麼廚房浴室設備。最大的原則是提供最低總價的設計。
5. 我個人是喜歡平台式的大陽台,如此沒有屋頂,可以擁有一片天空,但在設計上會有挑戰。因此有屋頂的大陽台是唯一的選擇。
6. 大陽台8平,客廳/餐廳4.2坪,廚房2.8坪,主臥室4.2坪,客臥室 3.5坪,書房/辦公室3.5坪,浴室/廁所 2.5坪,客廁所1.6坪,儲藏室1.5坪,合計31.8坪。我知道以目前台北市的房地產價格,這個實用31.8坪的“大陽台生活”的lifestyle新產品至少要新台幣一千五百萬到兩千萬,但比起目前動輒 上億的豪宅來講卻是一個突破性的新產品。
我將讓地產開發商,建築設計師去思考如何將這個“大陽台生活”變成可行的事實。讓我們的居住環境多一個選擇。相信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會有更多的人瞭解住在一個密不通風的像五星級飯店的豪宅是多麼的缺乏想象及無聊。
我知道要在台北大都會區實現這個以lifestyle 為主的“大陽台生活”住宅非常困難,但至少我們已開始這個討論,能?發ICB讀者對lifestyle居住有新的思考。如果有足夠多的人要求這種改變,有一天就會出現新生代的建商,願意開發 “大陽台生活”的住宅產品。
正如同我的一位好友告訴我:朱平,你需要的是 一個不是做建築開發的人來完成這夢想,因為目前成功的建商,拿起計算機一算,就會說:謝謝,很棒的想法, 但不可能賺錢。
我仍然不放棄,因為我相信當市場有此需求時,真正成功的建商會想出方法滿足市場的需求。我也絕對會盡我之力,讓此計劃成功。雖不會賺到大錢,但也不會賠大錢。
非理性的建築開發商,你在哪裡?
家庭作業: 請來信告知你在未來願意購買一個室內空間23.8坪但大陽台空間有8坪的31.8坪房子嗎?
(轉載自朱先生在International Creative Business (ICB) 雜誌每月專欄)
Update 2008.10.15
我最近在柏林看到一棟有大陽台的公寓,好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