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以小勝大:弱者如何找到優勢,反敗為勝?》

以小勝大( David and Goliath )

作者:Malcolm Gladwell ( 麥爾坎.葛拉威爾 )

弱者如何找到優勢,反敗為勝?

Gladwell用另一種角度探討「強者未必強如其表,弱者也未必弱如其表;我們以為的優勢未必真的有利,我們以為的劣勢也未必真的不利」。甚至,優勢反而是最大的陷阱。

 

以小勝大

許多人都知道我是Malcolm Gladwell的粉絲,只要有空,一定會看他在The New Yorker的專欄。

Gladwell對於一般大眾習以為常的行為,一直擁有他獨特的見解。他的專長在於讓一些社會科學、心理學或一個想法變得有趣,尤其喜歡將這想法推敲到極致,甚至相反的方向,尋找出讓人眼睛一亮的新發現、新領悟。有人因此而將他創新的論述方式創造一個新名詞–「Glawellian」(葛拉威爾式)。

Gladwell承認, 一直以來他都不是弱勢(underdog),所以對弱勢的特殊情境並不了解。但他卻用另一種角度探討「強者未必強如其表,弱者也未必弱如其表;我們以為的優勢未必真的有利,我們以為的劣勢也未必真的不利」。甚至,優勢反而是最大的陷阱。

「門外漢的大膽妄為」

因為門外漢,反而多了自由度可以嘗試新的、任何人連想都沒想到過的方式。因此,若要有以小搏大的可能性,則應該學會如何讓自己保有「門外漢」的心智模式。

我們對許多事情,通常都有先入為主的誤解或受到傳統智慧所帶來的迷思,讓我們失去挑戰或用第三種角度去看事情的能力。看了Gladwell在《以小勝大》書中的實例與分析,您會發現許多情況是因為我們「對於力量的愚蠢假定」。力量並不只在於看得見的層面,它也可以來自其他看不見的形式,例如:打破規則、速度、時間、出其不意、態度、意志、勇氣、信念等。

我們很少看到一場籃球賽從頭到尾是以防守戰術、全場緊迫盯人而贏對手的(很少觀眾喜歡看這種球賽)。他們會知道若沒有優秀的三分球手、沒有高大的球員,則只能靠速度、靠腿來打贏球賽。當知道自己是弱勢時,您就必須打破遊戲的規則,找出自己的長項,或培養出強勢對手不屑學習的技能。「一定要能自己決定在哪裡競爭,並如何競爭。」

We Vote with What We Buy

(我們每次的購買行為都是一種投票,而我用我的消費行為投票給跟我有一樣價值觀的公司、產品與服務。)

台灣社會價值觀的問題,在於仍以「心智上的貧窮」(Poverty Mentality)為主。媒體都喜歡用「貪便宜、高CP值」的人性弱點(又要好康、又要佔到便宜)來主導社會大眾,缺乏建立一個「心智上的富有」(Abundance Mentality)的價值觀。我們要為小孩建立「很便宜且買得起」不代表應該買的價值觀,學著跟小孩說:「沒錯,我是買得起這東西給你,但我『選擇』不買,因為這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

「世上沒有永無止盡地增加能帶來永無止盡好處的東西,所有正面有益的特質、境況及體驗都有其成本,在達到高程度時,其成本可能會大於它們的效益。」Barry Schwartz

更大、更小、更強、更頂級、更豪華、更便宜,都未必對我們有利。Gladwell甚至舉證說明有錢、有勢,往往是陷阱。書中那位好萊塢男士因為太有錢,反而無法成為他想當的那種父親;哈奇斯中學小班制的親近教學,融合互動的優點,但相對的也有許多缺點;小班制讓有一定數量的「相似同儕」不可能性變低,導致有學習困難的學生缺乏可以學習的同儕。

從美國的小班制迷思,我們知道為了小班制而增加老師、增建教室花了許多錢,以至於沒有多少剩餘的教育經費可用於為教師加薪;提高教職的薪資,才能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做老師。教育的成功不在小班制,而在於有無最好的老師。(最好理想的班級大小人數大約在18到24人之間)

為何絕大多數美國人不逃漏稅?

因為美國人認為他們的制度正當。當人們認為政府平等對待每一個人,他們的發聲被聽到,並且有法規確保你明天獲得的待遇不會明顯不同於今天的待遇時,他們就會接受政府及其制定的制度,這就是「正當性原則」(Principle of Legitimacy)。正當性的基礎要素是公平、聲音及可預測性;正當性原則不但用在政府政策,更可用在父母教育小孩、公司治理及社會秩序維持。尤其重要的是,政府得用「正當性」進而使罪犯及暴動者守規矩,就跟規範小孩在教室裡守規矩一樣。

我希望讀者可以花時間了解「大魚小池塘效應」(Big-Fish-Little-Pond Effects by Herbert W. Marsh),由認識心理學裡著名的「相對剝奪感」(Relational deprivation)了解到哈佛(Harvard University)的落後生是非常大而嚇人的池塘裡的「小魚」;而哈特威克學校(Hartwick College)的優異生則是非常宜人的小池塘裡的「大魚」。

我非常佩服哈佛大學的菁英教育學者們,在了解哈佛身為一個大池塘(巨人)有其缺點後,制定了一個「快樂的四分之一墊底者」策略。這也是為什麼哈佛大學會錄取相當數量有運動才能但學業成績比班上其他同學差的運動員;由此可知,巨人並不是不會改變規則贏大衛的。

Gladwell不是沒有批評者(樹大招風的結果),許多社會學、心理學專家認為Gladwell的論述膚淺、不夠拘謹,甚至嘩眾取寵、用結果來推原因、強辯、事後諸葛。只能說他是一個很會說故事的人,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社會觀察家,或創新理論的學者、大思想家。

然而,這些批評並不影響我對Gladwell的喜愛,至少他一直很有理性、很認真的提供我們另一種用不同角度看事情的方法。台灣絕大多數的書,都缺乏「獨立思考」及「合邏輯性」,甚至「論述」的角度。難得「時報出版」一直堅持出版Gladwell的書,至少讓台灣的出版界知道台灣並不缺乏新書,而是缺少像Gladwell這種作家,能將通俗的社會觀察,帶出意想不到的見解。

不可否認地,每個社會、每個人都會對弱勢(underdog)、處下風的人有許多偏愛,沒有人不喜歡「小蝦米搏倒大鯨魚」的故事。在現實的社會裡,我們深知有更多的「巨人贏大衛」的事蹟,只是大家對此沒興趣,更不是新聞。因此我想Gladwell一定也同意,只要了解「大衛贏巨人並不是奇蹟」,則小的確美,但大不一定醜。

Ping Signature橫

肯夢AVEDA創辦人

生意人.悅日人.漣漪人

11/15/2013

–更多關於書的詳情, 可以至【時報閱讀網】網站參考–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