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全世界CEO擁有同一顆腦袋

文章摘自 2008-10 《Cheers雜誌》 97期/朱平

我覺得看什麼雜誌,就可看出你的生活態度,若能訂閱,代表你的承諾,對知識的認同,一種大器的修練。

因為當別人拘泥在省錢,只靠公司訂閱,或想在書店翻翻就好,你卻願意掏腰包,以實際行動支持喜歡的雜誌,不僅閱讀起來更投入,還能讓雜誌茁壯,維持你欣賞的風格。

大家都在談國際化,我想閱讀外文雜誌會是一個捷徑,因為當你拿起一本國際知名雜誌,就可能跟著全世界CEO閱讀相同的篇章,訓練自己和他們一樣的思考。

新聞時事類的雜誌,像《TIME》(時代雜誌)與《Newsweek》(新聞週刊)我一定會看。《Time》不只有新聞,還充滿lifestyle的趨勢,尤其雜誌特色常來自具編輯取向的專欄明星,《Time》國際版主編法理德.札卡瑞亞(Fareed Zakaria)就是一例。擁有耶魯、哈佛大學教育背景,其敏銳深刻的批評背後,總有縝密的數據與專業知識。

他曾批判布希政府執政8年,天真地相信可輕易改變別國文化與政治制度,將中東世界導向民主,卻反將美國帶入空前的瓶頸。

我認為,他代表的是知識份子的省思,也是後布希時代嶄新且具影響力的聲音。所以每期我一定會逐字讀完札卡瑞亞的文章。

另外,《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FASTCOMPANY》(高速企業)、《Harvard Business Rview》(哈佛商業評論)、《Inc.》(企業)都是很好的財經雜誌。

《Harvard Business Review》過去是驕傲的學院派,不過7、8年前改版後,議題與筆調更接近大眾,成為全世界CEO必讀的雜誌。當你熟悉了其中的見解,等於是與CEO擁有同一顆腦袋。另外,全世界的商管暢銷書在出版前半年,都會在這裡發表,你搶先讀完了,就比身邊的人提早半年更新管理思路。

讀對雜誌,你也會跨界思考

關於時尚雜誌,我大力推薦《MONOCLE》(單眼鏡)。過去很多時尚雜誌只強調漂亮,卻了無內涵。英國BBC記者出身、開過設計公司的《Wallpaper*》創辦人Tyler Brule(泰勒.布魯勒),2年前重出江湖創辦《MONOCLE》,以知識性來詮釋時尚,可說是把《Wallpaper*》與《TheEconomist》合而為一。

《MONOCLE》的風格,若以中文字義「單眼鏡」來看,指的是19世紀英國貴族所戴的單片圓形眼鏡,以倫敦的角度去看世界,菁英走向意味濃厚。

尤其,在封面註明的ABCDE5個字母,說明這是本包含了A(Affairs,時事)、B(Business,商務)、C(Culture,文化)、D(Design,設計)、E(Edits,編輯精選)的雜誌,不僅僅是時尚,而是一本以書的形式,囊括所有創意美學的生活雜誌。

所以,台灣CEO都應該要看《MONOCLE》,因為未來所有的事業都是生活產業,從中看到新世代的生活形態,找到自己的美感創意,才可能找到優秀的人才。

《MONOCLE》甚至不再只是本雜誌,而是個「品牌」。若你上網站去看 www.monocle.com,就會知道它要賣的是一個businessmodel(商業模式),可以是電視台, radio station,有自己的商店, creative design firm, community developer,幾乎所有媒體能做的事,它未來都想要做,完全顛覆過去經營雜誌的概念。

讀出獨特的個性觀點

我閱讀雜誌的方法,會先瀏覽目錄頁,或花15分鐘快速從頭翻到尾,挑選自己有興趣的部份看,因為時間有限,不必把看雜誌當成做功課,徒增自己負擔。

接著我會翻 “讀者回函”,看別人對上一期的見解,從不同的聲音,重新歸納出新的觀點,讓自己的思考更周全。當然封面故事是這一週或這個月最重要的趨勢,不能不讀。重點是你要看每本雜誌獨特的觀點。若你懂得從中臨摹,建立自己的思考架構,藉著閱讀不斷練習,相信不久就能有自己精闢與國際化的視野。

 

《文章出處: 和全世界CEO擁有同一顆腦袋》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2496

年輕人, 您夠飢渴嗎? (Are you hungry enough?)

剛從台東都蘭回到家,85歲的母親就跟我細說台灣年輕人,好好的大學畢業,卻跑到澳洲做台勞,為了賺錢,浪費青春,做不是學以致用的事。我母親是我的偶像,除了讓我一生挑剔食物的美味外(因為她做的菜太好吃了),最讓我佩服的,就是她的好學。大概很少85歲的女性會跟著我看天下、遠見及商業周刊。我有時錯過最新一期的雜誌,她還會提醒我。我因為不太看電視,在都蘭的家及台北的小家又刻意不買電視,所以對台灣的大小事,真的除了在網路上看標題或部落格外,並不會被電視名嘴節目或報紙聳人的大標題所影響,日子過的很單純,但有時也感覺到我與台灣的pop culture(流行文化)及時勢有所脫節。而每次也樂得由我的老母親跟我”報告”台灣所發生的大小事。

我無意加入對台灣大學生變為台勞的正反兩面論述,因為時常看我專欄的朋友都知道,我一直認為年輕人就應該出國看世界。是的,即使打工成為台勞。學以致用是一個過時的單一價值。藝術家可以成為農夫,律師可以成為廚師,護士可以成為美髮設計師,建築師可以成為餐廳老闆,藥師也可以成為生意人。我真的希望更多大學生成為水電師、木工師、水泥師、油漆師或鐵工師。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機緣及不同的天賦、興趣及選擇,不必再為別人(尤其父母、社會價值觀)而活。擁有豐富的生活(台勞打工,做勞力、危險黑手的事)才能更了解誠實工作、誠實賺錢及行行出狀元的真義。唯有自己或自己心愛的人經歷過後,才能產生真正的同理心。否則只是大道理,每個人都會講。

正如同我所尊敬的嚴長壽先生所說,台灣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在父母。我並不指望現在的父母做任何的改變,我只是想問現在正在閱讀PPaper Business的年輕人,當您做父母時,您會真的讓自己的小孩不上大學,或大學畢業後去做美髮設計師嗎? 或者讓女兒嫁給美髮設計師嗎? 我最近開始說我也是經營美髮、餐廳的生意人,代理美髮化妝品品牌只是我的另一個生意而已。

其實台灣目前真正的問題是年輕人及企業沒有競爭力及生產力,在一個全球化人才的供需上發生斷層。我曾提出,在未來,越來越多企業經營的先決條件是要能永續,擁抱慢成長、微利潤的新商業模式。微利潤,並不是因為市場競爭力不大,因此削價競爭而產生的。微利潤的產生是因為不斷投資未來,確保能永續經營。而投資未來最大的乘效就是人才的培養及擁有快樂的工作夥伴,而擁有快樂的工作夥伴也就是一個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

我曾跟肯夢人說,肯夢的成功標竿之一就是永遠有許多有才氣的應徵者願意加入肯夢、肯夢學院及肯夢美髮沙龍。我已經不再負責公司的經營,如此我才能在我剩下來的6,100天中,去做些我不做就會後悔的事。因此,剛跟肯夢確認過,絕大多數的肯夢人只要努力,心態正向,在一年後都能拿到32K (起薪在26K左右)。至於未來的薪水就要看每人的生產力及公司的生產力、競爭力、獲利力。我一直希望年輕人不要計較薪水,反而要注重公司文化、競爭力、負責人的生活價值觀、獎勵制度,甚至聘任哪間會計事務所。更重要的是能否學習世界級的新技能,擁有承擔不同挑戰的機會。如果一個怕挑戰,只想尋求安穩的人,在肯夢絕對不會快樂,薪水的高低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在此分享最近我在部落格上回覆一位年輕朋友問題的小故事:

我在美國剛考上藥劑師執照時,班上其他同學選擇直接成為執業藥師,只有我願意去薪水只有一半的醫院做實習藥師。我不以薪水來決定我的選擇,因為我知道,做完實習藥師,我一定能證明自己可以成為全美最有名的癌症中心(M.D Anderson Hospital)的藥師。我的目的是要學全世界最新治療癌症的化療方法。經過8個月的實習,我終於被邀請成為正職的藥師。

知道您要什麼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知道您為了得到所要的,而願意先捨去什麼。千萬不要為了薪水,而失去真正認識自己的機會。

台灣目前還有一個挑戰,台灣一般傳統企業缺少能真正帶領新進員工的企業內部教練。大家都是靠感覺行事,沒有學會如何給正向而且能改變行為的回饋,如何快速讓年輕人學會新技能,增加生產力。一旦生產力提升,薪水自然就會增加,沒有一個企業願意流失有生產力的員工。 ��的藥師。

剛剛收到哈佛商業學院 (HBS) 校友會寄來的一封email,因為我去年是10,000個校友之一,有填如何讓美國能更有競爭力的問卷調查,希望我能再一次參與US Competitiveness Project 2012的問卷。我花了30分鐘回答這項問卷,也學習到美國如何藉著哈佛商業學院 (HBS) 的問卷來對政府、國會施加壓力,讓美國在世界上保有競爭力。

我想跟PPaper Business的年輕讀者分享幾個問卷上的問題:

  1. 讓更多有技能的人移民美國,尤其讓在美國讀完研究所的畢業生能在美國居留移民。
  2. 讓大型企業在國外賺的錢,不必納稅,甚至鼓勵大型企業將賺到的錢匯回美國,也不必納稅。
  3. 鼓勵企業增加員工的技能訓練,及其供應商的技能。
  4. 鼓勵師徒式的學習,鼓勵建教合作,畢業即就業。
  5. 不管如何利用稅法減稅,年收入百萬美金的人都不能付少於30%的個人所得稅。
  6. 僱用員工或辭退員工要有彈性,不能僵化。
  7. 鼓勵創業精神,更讓失敗的人不會被污名化。
  8. 鼓勵建立產業聚落及在地化,讓企業跟社區有更多良性的互依互存。
  9. 沒有任何人被要求一定要參加工會或繳交工會會費。
  10. 政府快速通過有關稅制改革及促進產業的法律。

美國有許多缺點,尤其在外交上,時常用大國的思維霸凌小國,但絕不可忽視美國的自省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美國真正的國力是在民間,因為多元及包容才有更大的可能。

台灣亦是如此。台灣真正的國力也是在民間,就看我們民間有沒有自省力及包容力,有新的覺醒,才能有新的可能。

目前台灣的年輕人,不飢渴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仍有選擇更有依賴。但是,年輕的朋友們,您真的夠飢渴嗎? 如果夠飢渴,只要知道是您有成長機會、自我實現的可能,您真的會在乎22K嗎?

家庭作業 Assignment

我最近剛加入一個新的網站成為會員www.coursera.org (Take the World’s Best Courses, Online, For Free)。我準備註冊上一些課程。希望有一天,看到年輕人在履歷表上有參加Coursera課程的學歷。我相信您一定會找到想要的工作,因為您已經成為一個終身學習的世界人。我挑戰有無任何一個讀者註冊Coursera,跟世界上其他地區的朋友一同上課。如果完成一個Coursera課程,拿到證書,我將邀請他來Nonzero非零餐廳,分享彼此的故事。

摘錄自《PPAPER Business》No.45 Oct.2012